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眼动跟踪新突破:MEMS微镜扫描技术开启高精度低功耗新纪元

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医疗诊断及心理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眼动跟踪技术作为一项关键工具,正逐步展现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视觉焦点,分析注意力分布,还能为无障碍交互、界面设计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传统眼动追踪方案往往在高精度与低功耗之间难以找到完美的平衡点,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近日,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MEMS团队的一项创新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基于MEMS双轴静电微镜高频扫描的新型眼动追踪方法,标志着眼动跟踪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困境:高精度与低功耗的两难选择

长期以来,眼动追踪技术主要依赖于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与处理,通过分析眼球运动轨迹来推断用户的注视点。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其背后是庞大的数据处理量和不菲的能耗,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测的场景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高精度意味着更复杂的算法和更高的计算资源需求,而低功耗则是便携式设备和可穿戴技术不可或缺的特性。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成为眼动追踪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

 图片2.jpg

二、创新突破:MEMS微镜扫描技术引领变革

面对这一挑战,四川大学MEMS团队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眼动追踪方案——利用MEMS(微机电系统)双轴静电微镜进行高频一维旋转扫描,实现了高精度与低功耗的完美结合。该研究的核心在于一个8kHz驱动的MEMS微镜,它能够通过调节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和相位,精确控制激光束在角膜表面的扫描路径。这一过程无需复杂的图像处理,仅通过对反射信号峰值时间间隔的分析,即可高效估算出用户的注视方向,从而大幅降低了计算负担和系统能耗。

三、技术细节:精准扫描与高效分析

具体而言,MEMS微镜以一维旋转的方式工作,将激光束精准地投射到用户的角膜上。角膜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被系统捕捉后,通过分析反射信号峰值出现的时间间隔,系统能够快速确定眼球的旋转角度,进而推断出用户的注视点。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摄像头方案中繁琐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步骤,使得整个追踪过程更加迅速且能耗更低。

四、性能验证:超越传统的精度与稳定性

为了验证这一新型眼动追踪系统的性能,研究团队进行了多项严格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水平方向上,系统的平均偏差仅为0.110°,标准偏差为0.197°;垂直方向上的测量结果也表现出色,分别为0.354°和0.246°。这意味着,该系统的总体精度优于0.5°,远超许多现有技术。此外,系统还展现出了强大的动态跟踪能力,在不同眼动状态下(如闭眼、睁眼、眼跳等)均能保持稳定的性能,信号与角度变化之间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二维拓展与实时反应性评估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二维眼动追踪测试,以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尽管在广角跟踪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中心区域及大部分视野范围内,该系统均能提供足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实时反应性测试中,系统在40°范围内的扫视测试中表现出了极快的响应速度,延迟时间稳定保持在40毫秒以下,证明了其在快速眼动条件下的卓越性能。

五、应用前景:多领域绽放光彩

这项创新研究的成功,不仅为眼动追踪技术本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更为其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例如,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通过实时监测用户的视觉焦点,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界面布局,提升用户体验;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精准的眼动追踪能够实现更加自然和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在医疗领域,该技术还可用于诊断视觉障碍、评估注意力缺陷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辅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基于MEMS微镜扫描的眼动追踪系统有望在未来成为标准配置,推动相关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四川大学MEMS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无疑为这一愿景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眼动跟踪技术的新篇章。


Back
Top